咨询电话:400-027-0309

  首页 >> 研究领域 >> 湿地景观

研究领域

湿地植物品种选择与设计






基于功能分区的湿地植物设计




✎.湿地保育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以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群系为主,保留自然的原始风貌,该区域只允许公园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进入,避免游客的干预。


1.恢复性植物景观设计:调查现有湿地的基地环境,以及植被的群落类型、结构组成、景观效果、尺度等,分析在该湿地地域环境下植物群落的存在状态及存在的问题。适地适树,以乡土植被物种为前提,适当补充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



2.栖息地植物景观设计:湿地生态恢复的目标之一是营建适宜水鸟生活的栖息地环境,湿地水鸟分为湿地留鸟和候鸟两种类型。鸟类栖息地营建一般采用泥炭地鸟岛的形式,堤岸采取缓坡入水结合软坡,保留一部分裸露滩涂,在泥滩上栽植芦苇和灌木丛等。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植物景观

保留自然湿地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充实和完善,避免引进植物种类的过度繁殖,造成生物入侵。公园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区域优美的湿地风景,而不能过多的活动于其中。


植物群落多样性展示功能在植物选择上一般可以选择陆生、湿生、挺水、漂浮、沉水等不同的湿地植物,在群落营造时会根据需要形成有机统一的群落类型。展示群落的水质净化作用时一般选取强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

 



 



✎.湿地体验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以乡土植物为背景植物材料,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景观效果的表现,植物种类结合湿地类型应尽可能的丰富,合理配置观赏价值比较高的陆生、沼生、湿生、水生植物,并结合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展,使游客能够更多的参与活动其中。


 





✎.服务管理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人流活动最为集中,同时在景观方面人工气息也最为浓重,一般位于公园的入口处或是一些景观节点附近,植物景观结合游客服务设施,应以引导、围合与创造开敞大气的景观特色为宜,注重乔、灌、草、地被不同层次植物的搭配,以丰富空间效果。


 

 


 



湿地植物景观规划模式




✎.生产型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以生产为主,兼顾景观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原材料。

 





✎.景观型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以观赏景观为主,生态效益为辅,享受湿地植物的花朵、叶形、姿态等美感。

 

 





✎.生态型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景观与生产。

 





✎.文化型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湿地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的生态环境,城市也为湿地增添了文化和内涵通过营造特色文化型湿地植物,再现历史名景,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合型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综合多种功能(生产、景观、生态和文化功能),综合多种的配置模式(多种群落构建类型),充分发挥湿地植物的高效的生产特性、优美的景观特性、强大的生态特性、丰富的文化特性。

 






湿地植物景观的构成




湿地植物景观构成主要由水生植物景观、岸线湿地植物景观、湿地陆生植物景观、地被植物景观、乡土花境景观、观赏草景观等几种类型组成。


✎.水生植物景观

按照水生植物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型、浮水型、漂浮型和沉水型四类。

 

 


 



✎.岸线湿地植物景观

与挺水植物一样,该类植物能增强水体景观的立体效果,同时能够美化和柔化水体岸线边界,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

 





✎.湿地陆生植物景观

湿地陆生植物处于内陆区域,具备一定的耐水湿能力,根系能够适应较高的地下水位,对该地立地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地被植物景观

地被植物景观是指覆盖、美化地面,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最下层景观的野生观赏植物。除景观效果外,湿地地被植物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消除污染的作用。

 

 


 



✎.乡土花境景观

花境作为植物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能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植物层次和色彩的植物应用形式。它是一种模仿自然生态、以宿根草本、花灌木为主的自然式的花卉布置形式,呈长带状,多用于边缘作为装饰。

 





✎.观赏草景观

目前,观赏草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景观建设中的新宠,观赏草中千姿百态的植物大小不一,从神秘的地被到灌木大小的树丛;其造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对土壤和管理要求不高。

 

 


 




水生植物种植要点




✎.种植水深


不同的水生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对水深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水的深度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应根据现状地形和竖向设计等深线合理布置植物品种,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①挺水植物


②浮叶植物


③漂浮植物



④沉水植物

 



✎.种植密度


水生植物的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丛植、带植,种植密度过大,不仅浪费苗木,也会使得植株的营养生长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生长不良,同时通风条件较差,光照不足,容易导致病虫害,严重影响景观。种植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则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丛生,养护困难,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因此水生植物种植应根据植物自身分蘖情况,合理布置种植密度,才能保证植物正常的生长,进而达到水体净化和景观效果,让水真正活起来。


①挺水植物

黄菖蒲:16~27株/m2;美人蕉18株/m2;再力花16株/m2;千屈菜:18~27株/m2;梭鱼草:24株/m2;旱伞草:36株/m2;荷花:1株/2m2;菖蒲:27-45株/m2;水葱:45株/m2;芦苇:18~27株/m2;芦竹:12株/m2;香蒲:27株/m2。


②浮叶植物

萍蓬草:2株/m2;水罂粟:9株/m2;睡莲:2株/m2;菱角:12株/m2;荇菜:4株/m2;芡实:0.2株/m2;莼菜:18株/m2;王莲:0.1株/m2。


③漂浮植物

凤眼莲:8~10株/m2;大薸8~10株/m2;水鳖:20~30株/m2。


④沉水植物

竹叶眼子菜:27~36株/m2;狐尾藻:27株/m2;金鱼藻:27株/m2;菹草:27~36株/m2;黑藻:27~36株/m2;苦草:36~45株/m2。

 

✎.种植时间


大多数水生植物都可以在其生长期种植,生长期尤其是高温季节新梢的萌发生长速度很快,根系生长活动旺盛,极易恢复。


对于耐寒性强的水生植物可以在休眠期种植,如水葱、芦苇、睡莲等,这些植物具有抗低温的生理特性,受伤的根系可以经受长期低温考验。


对于耐寒性差的水生植物种类必须在生长期种植,因其在休眠期极易造成冻害,伤口难以愈合,恢复极慢或难以恢复,造成冻害致死。低温地区的热带植物必须在生长期种植,如热带睡莲、纸莎草等,否则易遭受冻害致死。一年生水生植物一般在春季播种、出苗后定植。

 

①挺水植物


②浮叶植物


③漂浮植物


④沉水植物




✎.种植基质

 

水生植物的种植基质有固着植物根系同时为植物提供营养的功能,在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种植基质有三种,即土壤基质、水体基质、碎石基质。


土壤基质在水生植物的种植中最为常见,自然水体如河道、湖滨带的水生植物多是种植在底泥里,大多数水生植物都适宜在土壤中生长。


水体基质即直接以水体为承载基质,是典型的无土栽培,常用的形式如生态浮岛,可以直接以水体为基质正常生长的水生植物有美人蕉、水罂粟、凤眼莲等。


碎石基质主要应用在潜流湿地中,它是以亲水植物为绿化物,以碎石、煤渣、陶粒为填充基质,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潜流湿地的表层没有明水,固选用的水生植物既要能适应碎石基质又必须可以在无明水的环境中正常生长。

 

①土壤基质

荷花、黄菖蒲、湿生鸢尾、菖蒲、香蒲、美人蕉、再力花、千屈菜、旱伞草、纸莎草、梭鱼草、水葱、慈姑、紫芋、芦苇、芦荻、花叶芦竹、睡莲、萍蓬草、王莲、芡实、荇菜、莼菜、水罂粟、香菇草、菱角、竹叶眼子菜、金鱼藻、狐尾藻、菹草、黑藻、苦草;


②水体基质

黄菖蒲、美人蕉、旱伞草、梭鱼草、水罂粟、香菇草、凤眼莲、大薸、水鳖;


③碎石基质

黄菖蒲、湿生鸢尾、菖蒲、美人蕉、再力花、旱伞草、水葱、花叶芦竹;

 

✎.繁殖方式


水生植物多为草本植物,其种植容易,繁殖迅速,主要繁殖方式有播种、分株、扦插三种,其中分株和扦插为最常用的方式。


常见的如千屈菜,直接剪取幼嫩茎叶插入水中,一周即可生根;对于沉水植物可直接水中抛植,数周即可长满水面,由此可见水生植物的易繁程度。

 

 

①挺水植物


②浮叶植物


③漂浮植物


④沉水植物

 



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常用植物名录




 

 

图丨网络

整理丨小井官

 

 


© 2018 武汉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10156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