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27-0309

  首页 >> 研究领域 >> 湿地景观

研究领域

乡村湿地景观设计要点





乡村湿地景观概念、类型、功能




乡村湿地景观是基于乡村环境下的湿地景观,它和农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具有人工和自然双重属性,主要包括天然的河流、湖泊、沼泽,人工鱼塘、水塘和稻田等。


①生态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主要是指那些受人类活动干预较少,基本维持自然的状态的自然环境。主要有天然湖泊、河流化及湿地系统中的动植物和周边环境。


②生产性景观:乡村湿地中生产性景观是指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景观类型,包含水稻田、人工养殖塘、排管系统、用于水产养殖的河流湖泊。


③生活性景观:乡村湿地中的生活性景观可理解为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景观系统,服务主体是人,途径是人类的活动,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包括聚落硬景观和文化软景观以及观赏类景观。


聚落景观是乡村活力和文化精髓的博物展览馆,包括村落结构布局、民居建筑风格、道路交通系统、生产农具设施等要素。文化软景观是乡村人本属性的缩影精华,主要包括风俗习惯、地方语言、宗教信仰、传统服饰等。乡村湿地中观赏类景观主要包括水体、植物、滨水步道、导视系统、休憩类景观廊亭等。

 




乡村湿地逐渐消失的五大原因




1.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填塘造田,将湿地变成旱地。

2.水库截断了上游来水,造成下游湿地萎缩甚至消失。

3.建造大型水坝加剧了下游湿地萎缩。

4.超采地下水,造成湿地消失。

5.严重水污染造成湿地报废。

 


 



乡村湿地景观格局构建途径




①土地利用模式——从分散走向地区整合:地区景观建构的基础。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先导和基础。


②景观规划设计——从破碎到地区协调:体现地区性“场所精神”: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必须和湿地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并形成地区特有的“场所精神”、乡风乡俗、农耕野趣等。


③一体化管理模式——建构湿地乡村公约组织:地区统筹协调的制度保障。理想的景观格局建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难以由一个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直接管理,需要制订相应地区一体化管理机制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

 




乡村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




①生态、生产、生活、观光四维一体原则:乡村湿地景观的规划必须坚持生态为基础、生产为主体、生活为目标、观光为辅助的四维一体原则。


②农业生产第一性与乡村观光第二性双效结合原则:乡村区别于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具有极强的第一性物质生产能力,而湿地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独一无二的观赏价值,坚持农业生产第一目标和乡村观光第二目标的有机结合,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文化景观传承原则:维护好原生的景观风貌,保护既有的景观文化资源,提取原有的景观符号,増加乡村湿地景观的认同感和感染力。


④景观季节延续性原则:乡村景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周期性的波动、季节性延续为特色。在乡村湿地景观营建中,要做好时间维度和动态格局的规划,利用农作物的季节性特征,创建出具有动态延续性的乡村景观,使得四季皆有景可赏。





乡村湿地景观规划的方法




乡村湿地景观观赏性与生产性相结合,人为干预作用大,时间季节性显著,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

 






乡村湿地景观时空格局规划




乡村湿地景观是一个某个时间段内,湿地乡村地区看到的各种景观要素的总和,不仅包括三维空间,还具有时间维度。所以在对乡村湿地景观进行规划时,不仅要做好平面与立面的空间格局规划,还要考虑到时间动态,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有生命的乡村湿地机体。

 



     乡村湿地观赏性景观要素规划     
     




乡村湿地的景观要素层次多样,结构复杂,并同时具有多重属性,根据景观要素的作用和主题类型,将乡村湿地景观规划要素划分为:水体、植物、动物、地形地貌、农业设施、乡村道路、景观建筑、文化景观、聚落景观、景观小品等。

 



乡村湿地农业生产性景观规划




①农业生产设施规划:湿地乡村中传统的农用器具,主要有锄头、背葵、扁担、镰刀以及捕鱼用的渔船渔网等,对于这些人类历史智慧的产物,应当合理的保存下来,并与湿地观光中的观光体验活动结合,让游客参与到耕作收货的农耕活动中来。


②湿地农业生产模式规划:湿地乡村环境为例,常见的有桑基鱼塘模式、稻田养鱼模式、藕田水产综合养殖模式等。


③其他生产性景观规划:农业植物——粮食类作物、油料植物、果蔬类、蔬菜类、药材类、纤维类、饲料类植物等;农业动物——利用水塘、河湖、藉田、稻田等湿地资源进行水产养殖;禽畜的养殖与娱乐、饲养、品尝等乡村体验活动相结合。

 





乡村湿地景观体验性规划




乡村湿地景观规划中,增加、融入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在合适的地点増设释压空间,可以有效的引导游人游憩活动,提髙景观空间的活力与观赏价值。


①视觉感知:视觉感知占了人类获得信息来源的80%。通过对色彩、形态、疏密、材料进行有机组合,使人们在视觉感知上产生共鸣。


③听觉感知:人类从外界获得信息的约15-20%是来自于听觉。湿地景观规划中,可以通过自然界或者人造的声响,来创造声境,引导人们在乡村湿地中的活动。


⑤嗅觉感知:嗅觉主要是通过气味的传递,让游客感受到偷快的气氛,从而产生偷悦感。适度的种植芬芳植物,可以刺激人的嗅觉。


④触觉感知:触觉是人的动手性的主要体现。在乡村湿地景观规划中,突出水景的游憩性,使游客充分的调动触觉功能,获得极高的景观感知。


⑤味觉感知:味觉感知是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相比的突出优势,游客可通过果蔬采摘、水产捕捞等多种方式获得味觉的满足,当下各种形式的农家乐也是游客在湿地乡村中获得味觉感知的重要途径。

 






© 2018 武汉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1015642号-1